语言

首页 > 最新播报 >

中国发布丨教育部: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

发布日期:2024-03-09 16:37:33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彭瑶)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方法路径,并进一步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怀进鹏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年底超过了60%,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应该说,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中国网 伦晓璇 摄

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 加强基础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

“如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把‘国之大者’转化为教育的实际行动,考验研究和实践能力。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中来理解和推进。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怀进鹏认为,要从打牢基础做起,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夯实基础教育基点,通过在基础教育中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践的教育和培养,来更好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同时,还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构建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将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来优化设置学科专业,更好地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化,不断激发人才发展创新的潜质。

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 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怀进鹏表示,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将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应对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必然要求。鼓励高校各展其优势特色,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面向人民健康等方面,培养卓越医师、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推动更好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各方力量来推进发展。

围绕国家重点布局,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多方协作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在人才培养上,要不断地下硬功夫、笨功夫,不走捷径、不取巧,愿意啃硬骨头,坚持人才长期培养的目标。布局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牵引,特别提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编审:魏婧 蔡晓娟


【责任编辑:彭瑶】
无标题文档